阿甲畫的....蓋牛舍的那一年
水牛起厝……………………………一頭水牛改變一個農村的故事
一群研究生和大學生,在台南縣土溝村幫79歲的老農清秀伯的水牛蓋牛舍,用了一年的時間,而這頭水牛是土溝農村的最後一頭水牛……
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和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社造組的研究生,經文建會的輔導補助,終於把整個過程的點點滴滴紀錄集結成冊,並在昨日(95.1.26)正式發表名為「水牛起厝」的新書,在「水牛起厝」這本書內忠實用影像呈現草莓族的大學生和純樸農民在蓋牛舍過程發生的衝突、趣味,書內也收錄了過程中學生與村民的討論書信,有質疑、有堅持,有妥協,不加修飾的原味重現。
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表示這本水牛起厝並不是一本指導如何蓋牛舍的工具書,而是把過去四年來的土溝村社區營造過程與精神,藉由幫水牛起厝的事件來串聯與呈現,書中敘述一頭水牛的精神如何帶動一群農民正視農村沒落現狀,激起改造成長家鄉的感人故事,希望經由書籍的傳遞引起更多人的認同與回響,凝聚更大的社區意識,作為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繼續營造土溝村的動力,因此在書中有對土溝村這塊土地的觀察與反省,也看的到努力過程和對未來的期許。
台南藝術大學曾旭正教授在書中感性的說:
這是土溝最後一頭水牛,也可能是全台所剩不到百頭的水牛之一,幾年內牠必將消失(不是絕種!),許多人立刻浮出的疑問是:有必要再為牠蓋新房子嗎?我們想挽回什麼?或者紀念什麼嗎?我們想呼籲什麼?或者抗議什麼嗎?都不是。就是想做,就是覺得應該做!做了,大家都覺得好!下次,還想再找些什麼來做!
牛舍算是建築嗎?好一個問題!多像那歷史上的經典問題:腳踏車棚算不算建築?不過,我確信,我們這棟牛舍所動用到的知識,構造的、材料的、社會的、文化的,遠比許多建築師設計一間小學都還複雜了許多!不過,這並不是我們的牛舍太複雜,而是台灣的「建築專業」,太簡陋!一本書,記一段經驗;經驗已經過去,閱讀才剛開始。不過,泥巴的感覺永遠在……
「水牛起厝」這本書經由文化建設委員會的支持印製,除了將發給土溝村民閱讀,讓大家更認識自己的故鄉之外,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也期待,能和各界有心爲社區營造努力的人士、學術界交流,畢竟社區營造不能閉門造車,在社造政策、農村存亡、農民生計……許多不明確之下,絕非社區綠美化、活力社區、健康社區、等等表象之下可以掩蓋。如何更深層來思考成長家鄉、美麗田園的永續發展-而故事由土溝的一位老農,一頭水牛開始……。
留言列表